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金属碰撞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十岁的李沐阳刚刚摘下护面,汗湿的头发贴在前额,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已经三个月没摸剑了,今天终于回来了!”他所说的“回来”,正是重返那条长14米、宽1.5米的标准剑道。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站在场边观察着训练课,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到孩子们重新拿起剑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体育的回归,更是心灵的释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各类体育场馆有序恢复开放,击剑运动作为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正迎来回归热潮,上周末,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联赛重启,吸引了超过500名小剑客参赛,创下历年来的参赛人数新高。
“孩子们回到剑道上的那种喜悦是掩藏不住的。”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的孩子一进来就奔跑着扑向剑道,有的则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剑道,仿佛在确认这不是梦境,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让我们这些从事击剑教育工作的人倍感欣慰。”
王钰介绍,北京市目前有注册击剑俱乐部86家,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约2.3万人,在暂停训练期间,协会推出了“居家击剑训练计划”,通过线上课程帮助孩子们保持状态。“但屏幕终究无法替代实战的感觉,现在他们终于可以重新体验真实的对抗和交锋。”
为确保安全有序恢复训练,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案,包括限制训练人数、实行分时段训练、加强器材消毒等措施,所有进入场馆的人员都需要测量体温并登记个人信息。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王钰强调,“我们要求各俱乐部严格控制同时段训练人数,确保每根剑道最多不超过6名学员,训练前后对所有器材进行彻底消毒,场馆保持通风换气。”
朝阳区某击剑俱乐部负责人张教练告诉记者:“恢复训练以来,家长们都十分配合我们的防疫措施,有的家长甚至主动提出充当志愿者,帮助测量体温和维持秩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孩子们能够安全地继续他们热爱的运动。”
击剑运动被誉为“格斗中的芭蕾”,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决策能力和礼仪观念,王钰认为,这些价值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击剑要求运动员在高速对抗中保持冷静思考,迅速做出决策,这种能力培养对孩子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很有帮助。”王钰说,“击剑礼仪教育孩子们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这也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品质。”
研究表明,击剑运动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包括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学生在学业表现和情绪管理方面普遍优于同龄人。
长达数月的隔离和社交限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小影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30%的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体育运动的恢复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了有效途径。
“击剑不仅是一项身体运动,更是一种心理疗愈。”王钰表示,“在剑道上,孩子们能够释放积压已久的能量和情绪,通过健康的竞争方式表达自己,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回归训练后,情绪状态明显改善。”
心理咨询师李娟认为:“团体运动为青少年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出口和情感支持系统,击剑虽然是对抗性项目,但有着浓厚的团队氛围,孩子们在这里重新建立社交连接,获得归属感,这对他们的心理恢复至关重要。”
十二岁的击剑学员刘思琪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家上网课的时候,经常感到孤单和无聊,现在回到俱乐部,见到教练和朋友们,一起训练、一起流汗,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策划多项举措,进一步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发展,王钰透露,协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校园击剑推广计划”,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
“我们将与教育部门合作,选派优秀教练进入中小学开展击剑体验课,同时培训体育教师掌握基础击剑教学能力。”王钰说,“还计划举办更多针对初学者的趣味性赛事,降低参与门槛,让击剑运动更加普及。”
协会还注重击剑文化的传播,计划举办击剑历史与文化展览,让青少年了解击剑运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如何击剑,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击剑,让这项运动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家长对击剑训练恢复的反应普遍积极,赵女士的儿子练习击剑已有三年,她告诉记者:“看到孩子重新穿上击剑服的那一刻,我差点流泪,这不仅是因为他重拾了爱好,更是因为生活正在回归正轨。”
许多家长表示,击剑训练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我女儿以前很容易放弃,学习击剑后,她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进步的道理。”家长刘先生说,“这种品质在她应对学习压力和生活挑战时显得尤为宝贵。”
王钰建议家长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击剑训练,不要过分强调竞争和成绩。“让孩子们享受运动本身的快乐,这比任何奖牌都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而不是短期冠军。”
对于许多小剑客来说,重回剑道不仅仅是一项运动的恢复,更象征着正常生活的回归,在剑道上,他们重新找到了专注、自信和快乐。
“我最喜欢击剑时的那种专注感,整个世界只剩下我和对手。”十四岁的击剑运动员张浩然说,“暂停训练的那段时间,我很想念这种感觉,现在能够重新站在剑道上,我感到特别幸福。”
王钰最后表示:“体育的本质是带给人们快乐和健康,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时脸上的笑容,我们更加坚信工作的价值,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努力,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击剑环境,让更多孩子能够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享受击剑带来的快乐。”
在击剑馆里,金属碰撞声继续回荡,一个个白色的身影在剑道上移动、进攻、防守,那些专注的面孔上,汗水中闪烁着快乐的光芒,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剑道不仅是比赛的场地,更是他们释放激情、寻找自我的空间,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持剑,更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尊重对手、享受运动——这些将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